中新網6月11日電美國《僑報》10日社論文章稱,西方輿論近期從經濟學角度解讀中國的反腐,認為中國反腐雖然有聲有色,但付出的“代價”也不菲。知名投行美林證券預測,反腐將令中國經濟在2014年蒙受1000億美元以上的“損失”,按照中國去年的GDP總量計算,已超過1%。這種“反腐影響經濟”的論調,與大陸既得利益團體的心聲不謀而合,易被包裝成為他們“抵觸改革”的口實。
  社論稱,按照“反腐影響經濟”的邏輯,“損失”主要體現在:一是官場吃喝風收斂,靠公款吃喝、商人攀附關係支撐的高端餐飲、酒店的生意蕭條;二是送禮受到遏制,名錶、名包、豪車、洋酒、花卉等權貴們偏愛的名品銷售下降;三是部分心虛的官商開始考慮通過投資移民的方式外出避風頭,美國的EB-5投資移民簽證申請飆升,導致中國資本流失。
  文章指出,反腐儘管“政治正確”,但卻“經濟不正確”?從錶面上看,這種論調倒也能自圓其說。加上外媒今年一直以來鼓噪的“中國經濟崩潰論”,中國竟在經濟不夠好的時節重拳反腐,令經濟數據越發惡化,不怪反腐怪誰?千萬別被這種歪理牽著鼻子走。如果能夠挖掘出背後隱藏的事實,能夠從更長遠的視角審視反腐,“政治正確”的反腐是一件再也不能更加“經濟正確”的事。
  分析表示,反腐對中國經濟的第一重利好是收繳贓款,充實國庫,為經濟發展註入資金。清朝大貪官和珅,被抄家時抄出白銀9億兩,而當時朝廷一年財政收入才7000多萬兩白銀。古代有超級巨貪,當代的也毫不遜色。
  除了存款,房產、土地、豪車、有價證券、奢侈品、古董等價值巨大的贓物,在貪官們的斂財清單中極為常見。2014年最高檢察院的報告中提到,僅在2013年,追繳贓款贓物計101.4億元。貪官嘴裡吐出的這些“黑金”,得以再次在國民經濟體系中流動,支援國家建設。
  此外,文章稱,反腐對中國經濟的第二重利好是擠掉腐敗經濟泡沫,推動行業轉型。貪腐群體所支撐起來的行業繁榮,錶面熱鬧,實則脆弱,雖嘗過暴利甜頭,也面臨巨大的政策風險,不可能長青。它們不是在真正地做大做強企業,而是寄生在畸形經濟形態上的食利者。眼下大陸知名的高端食府已感“高處不勝寒”,開始向大眾餐飲轉型;價格畸高的奢侈品店,也開始走中產能接受的路線。只有立足於中產和廣大平民的消費市場,才有源源不斷的商機和穩定的購買力。
  不得不著重一提的是,文章認為,反腐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降溫作用。貪官通過權力運作動輒屯上幾十套、上百套房,坐享房價上漲之利,客觀上卻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供應短缺,房價瘋漲的背後也有他們一份“功勞”。隨著反腐加壓,即將推出的房產登記與聯網制度逼迫膽小者“出貨”,最近市場上涌入一批“神秘人士”持有的房子,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出售。打掉高房價中的腐敗因素,深孚眾望,“反腐降房價”成為坊間美談。
  反腐對中國經濟的第三重利好是打掉保護傘,維護市場公平秩序,釋放市場活力。在權力面前,再有錢的企業家也感到弱勢,這是因為,一些企業主,尤其是民營企業老闆,為了拿到審批文件,往往不得不通過“進貢”的方式向掌權者購買通行證。這些“進貢”增加了企業成本,而不進貢者則直接喪失了競爭機會,踐踏了市場公平。
  社論最後指出,反腐也許在短期內對某些行業、對消費數據有一定影響,但更應該看到反腐釋放的經濟發展空間。這不是代價,而是利好。  (原標題:美華報:中國反腐經濟賬 不是代價而是利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q26hqzuz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